中文名:苗沛霖
別 名:雨三(字)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安徽省鳳臺縣
出生日期:1798年
逝世日期:1863年
職 業:太平天國奏王,塾師,團總,軍閥
畢業院校:私塾
主要成就:割據皖北殺害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
代表作品:《畫石》
苗沛霖(1798—1863) ,字雨三,安徽鳳臺人。秀才出身,原為塾師。1856年,在鄉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后勢力日盛,裁留兩淮錢糧稅收及厘金,控制鳳臺周圍數十州縣,割據稱雄。次年,投靠清將勝保,后又隨袁甲三在宿州等地圍攻捻軍、官至道員。1860年,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將翁同書、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軍驅逐安徽。1861年舉兵抗清,被太平天囯封為奏王,1862年暗中降清,誘捕英王陳玉成獻勝保。旋又舉兵反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清軍僧格林沁部擊敗后,為部下所殺。
個人簡介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鳳臺武家集人,生于清嘉慶年間。他家境貧寒,世代為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像許多做著科舉夢,熱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貧苦讀書人一樣,把闈場看成自己進身功名的主要途徑。三十歲時苗沛霖獲得考秀才的資格。個人天賦,加上刻苦與勤奮,苗沛霖當年考中秀才,成了一個生員。但脫去童子身份,并沒有給他的現實生活帶來什么實質性的改變。苗沛霖依然是貧困潦倒,家徒四壁。
太平天囯時期,他打著辦團練的幌子,兩年內把自己的苗家軍發展成擁眾十幾萬的地方勢力。羽翼豐滿后,苗沛霖不再滿足于團練練總的權勢,學起了同鄉朱元璋。1861年2月,借口壽州擅殺案,他與太平軍,捻軍聯合進攻壽州,初舉抗清大旗。但是他馬上感到難以抵御清軍,于是趕緊投降。因安徽巡撫翁同書上奏開脫,朝廷僅將其交部議處,責令“帶團立功”,并沒有深究他叛降捻軍的罪責。
次年1月,他再次聯合太平軍,捻軍進攻潁州府(安徽阜陽)。3月,清軍云集潁州,苗沛霖見義軍勢單難敵,再次倒戈降清,聯合清軍大敗天捻聯軍于潁州,并將張樂行圍于潁上。張樂行拼死突圍退走雉河集(今安徽省渦陽縣城)。
為彌補圍殲張樂行不力的閃失,苗沛霖設計誘捕太平天囯英王陳玉成,獻給欽差勝保以求自保。
太平天囯運動失敗后,自知罪孽難赦的苗沛霖再舉反清大旗。
苗沛霖三次反清,兩次變節,反復無常,被歷史學者稱為“最無原則的軍閥。”陳玉成怒斥苗沛霖: “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此言竟成讖語。一年半后,走投無路的苗沛霖被迫反清,最終落得戰死蒙城城下,喪命亂軍之中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