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晏子是一位聰明機智的,能言善辯的人物。歷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樸素的處事風格而聞名于諸侯。孔丘還曾稱贊他:“救民百興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晏子的做事風格,充分的表現出了治理國家的忠誠與能耐。他不僅利用自己的身份,還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斷地提出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的諫議。
在“治國之道”方面,晏子主張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說,并且很是推崇“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主動進諫君上賑災,深得百姓愛戴。不僅如此,他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貧苦百姓。
“勸諫藝術”方面,晏子善于進諫的特點早就被人稱贊,他的勸諫方式,不是直接的強諫而是以一種委婉的曲諫或誘諫。從側面顯示了他在政治上所具有的高度智慧,另外,他的語言也是非常有特色,或是鋒芒畢露,或是非常含蓄,亦或是嚴肅莊嚴、幽默滑稽。他能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自己的勸諫方式。從他的勸諫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內在修養,同時也非常佩服他的智慧。
個人修養方面,他是樂觀的代表,他常常說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人生來就有生老病死,所以不論是誰都會面對。何不對死無所畏懼,常年保持樂觀的心情,讓自己的身心健康。
晏子諫景公
“晏子諫齊景公”來自于《晏子春秋》一書中,它主要記錄了晏子同齊景公的一段對話,主要提醒齊景公在執政方面要忠實百姓疾苦。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齊景公還在位時,天氣伴隨著下雪一直不放晴,當時的齊景公身著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邊的臺階上。晏子進朝面諫君上,站立了一會,景公說道:“真是奇怪,下了幾天雪,天氣卻不冷。”晏子回答:“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我聽別人說,以前古代的國君,自己吃飽后卻不知別人餓著,自己不冷卻不知別人的寒冷,自己過的安樂卻不知別人的貧苦。現在君王卻也不知道了。”聽完,景公:“好!我已經領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
齊景公想要建高臺,于是發動百姓勞動,高臺建成后,又想要造鐘。于是晏子進諫道:“所謂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作為自己的樂趣。君主已經建造了高臺,現在卻又想造鐘,這樣會對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百姓必然也不會接受。君主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導致矛盾的產生。”于是,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停止了造鐘的想法。
全文主要通過晏子與景公之間的對話宣揚了愛民思想,并勸誡了君王為民著想的執政之道,只有這樣國家才會強盛。
晏子對齊侯問
“晏子對齊侯問”是來自《左傳》,是由左丘明寫的編年體事件,在這一小節里,晏子主要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了“和”與“同”的區別。君臣之間應該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見。關于具體內容讓我們細細品讀。
景公打獵回來,晏子在駐地等待景公回來,梁丘據也駕駛著馬車前來。景公說道;“只有梁丘據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據不過是相同罷了,怎么能說協呢?”景公又問道:“和協與相同有什么區別嗎?”晏子:“當然有差別,和協就像是做肉羹一樣,要用水、火、醋、醬、梅來調和魚和肉,經過火柴煮。再由廚師進行調味,讓味道恰到好處。君主吃了這樣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關系就如同這般。君主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處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這樣,君主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進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違背禮儀,百姓就沒有爭斗之心。所以就如同《詩·商頌·烈祖》中說的一樣:“一碗好的羹湯,五味適中,拿來供君主享用,君臣之間就會和睦沒有斗爭,用心平氣和來穩定朝政。現在梁丘據不是這樣的,君主認為是這樣。他說可以的,君主認為不可以,他也說不可以。如果用水來調和水,誰能吃下去?因此不應當有相同的道理,就如同這樣。
晏子在這里運用抽象的思維討論了君臣之間的“和”“同”很典型的代表了那時人的思維特點和方式。
晏子逐高繚
“晏子逐高繚”這則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歷史故事,這里主要講述的核心思想為“在其位,謀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繚侍奉晏子三年,卻在期間沒做任何的貢獻,最后被晏子辭退了。這則故事主要從側面反映了晏子賞罰分明的作事風格。
高繚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員,可是一天,晏子卻把他辭退了。他身邊的隨從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規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當官已經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沒有提拔他,反而還將他辭退了,在道德的角度來看并不允許啊?”晏子則說:“我是一個卑微的人,需要通過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夠穩定,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效力,可是高繚雖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從來沒有指正過我的不足之處,也沒有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大概就是我要辭退他的原因了吧。”
如今,細細回想晏子對高繚說的這些話在我們的工作中,絕大部分領導對那些踏實能干,襟懷坦蕩的總是給予信任,并委以重任。就要像晏子那樣嚴格要求自己,多聽不同意見,這樣才能輔佐齊景公,使之國家成為強國。古今中外,用人的問題不是一般問題,是一個根本性問題。“晏子逐高繚”這一典延至今日仍具有現實意義,在現時生活中,有些人唯唯諾諾,雖按時到崗,卻不出謀劃策,毫不稱職。而晏子對高繚的“辭職處理”給今人敲響了一記警鐘:“為官之道,重在用人。”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晏子辭謝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故事集。作者詳細記錄了三朝君王與晏子之間的傳說和故事,里面共有215個小故事,構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辭謝更宅”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片段,體現了晏子時刻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的精神品質。
這則故事是這樣的:齊景公想要給晏子換一個住房,他認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勢較低,有狹窄,環境質量很差,根本沒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換到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卻推辭了,他說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這里居住過,我不能夠繼承祖業,這房子對我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更何況我的住處離市集較近,買東西也方便了許多,這樣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勞煩別人給我蓋房子呢!”景公聽后笑道說:“你離近市集,知道東西的貴賤嗎?”晏子則回答說:“我私下里也存過錢,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問道,那你知道什么東西便宜什么東西貴嗎?由于這時期正是景公濫用刑法的時期,市集上有一些販子專門販賣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說:“假腳貴,鞋子便宜。”景公聽后,心里有些感傷,有一點憐憫之心。自此之后,齊景公就減少了用刑。
晏子辭謝更宅,一方面是為了接近群眾,從百姓的生存情況,來更好地為國君提出有力意見,為百姓解決困難。另一個角度就是宣揚了節儉為民的治國方針。整篇故事體現了晏子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精神品質。
晏子諫禱雨
《晏子春秋》一書中有很多生動的情節,都表現出晏嬰的聰明和機智,如:晏子諫禱雨等就流傳在民間。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下。
齊國天氣干旱已經很多天了,齊景公便召集群臣并詢問他們:“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下過雨了,氣候干旱,糧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們都在餓著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氣候干旱的原因,說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里和水里。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征收一點賦稅,來祭拜山神,你們說這樣可行嗎?”眾大臣低頭不語,于是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可以,祭拜山神沒有任何益處,山神用石頭當做身體,把小草樹木作為頭發,天氣炎熱干燥,長時間不下雨,頭發將要枯黃,身體也很熱,它難道就不想要下雨嗎?祭拜它又有什么處呢?”景公聽后又說;“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當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為國家,魚蝦作為子民,天氣難耐,又不下雨,泉水會斷流,干涸。它難道就不想下雨嗎?祭拜它又能得到什么好處呢?”
景公:“那該怎么辦呢,現在?”晏子則建議他試著離開奢侈的宮殿,住在鄉野間,和神靈們一起來請求下雨,或許能夠求得來雨呢?于是景公聽從了晏子的勸導住在宮外的鄉野間,結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農民百姓趁著這會兒開始插秧播種。隨后景公也感嘆晏子的的話就是有用。因為德行好才能求得下雨。從這一個小故事中就能看得出晏子心懷天下,善良無私的品質,哪個國家要有這樣的人士,應該算是皇帝之幸了。
晏子贖越石父
“晏子贖越石父”為出自《新序·節士·晏子贖越石甫》的一篇歷史故事,這篇文章主要體現了晏子尊賢禮士,聞過則改的品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
春秋時期,齊國相大夫晏嬰出使晉國路途中,看見一個人頭戴一頂破帽子,反穿一件皮襖,坐在路中間休息。晏子很會看人,一眼就看出這個人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于是就派人問他關于他的信息。這個人就回答說:“我來自齊國,名叫越石父,由于饑寒交迫,便賣身為奴,當了三年奴才,看見使者路過,原本打算跟您回國的。”晏子問道可以贖身嗎?越石父回答說:“可以。”于是晏子便把馬車的一只馬解下來用來贖他,并與他一起坐車回國。回到相府后,晏子沒有跟越石父告辭就回到自己的房間。越石父看到很是生氣,要跟晏子絕交,晏子知道后就派人告訴他,從來沒和你結交哪里的絕交,你當了奴仆,我把你贖回來,怎么能恩將仇報?越石父說道:“士人不在知己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面前,可以獲得舒展。君子不應該對人家有恩而輕視了他,也不應該人家對自己有恩而屈服。我做了三年的奴仆,沒有一人能夠理解我。之前與您坐車,沒跟我打招呼,我以為是您一時忘記了。現在有沒想我打招呼就進自己的房間,就好像還是把我當做奴仆一樣。即然這樣您還是把我賣到社會上吧。”
晏子聽了,走出來與他見面。并誠懇的道歉:“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卻沒看到客人的內心,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拋棄我嗎?我將誠心改正我的錯誤。”隨后就命人把廳堂打掃了,用酒宴款待了他,越石父原諒了他。晏子對人有恩,救人于困境,卻要委屈的處在別人之下,這樣的行為遠遠超過了世俗人的品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法國著名元帥,臨死前下達了最后一項命令,被人們敬佩。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外國詳情
米歇爾·內伊是拿破侖手下最著名的元帥之一,他出生于公元1769年的1月,在三詳情
網絡上很多網友都喜歡用個戰役的名字去形容別人的失敗,這個詞就是“滑鐵盧”。對詳情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長沙湘雅醫院,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兒子。他幼年的時詳情
麥克阿瑟想挑撥毛澤東和彭德懷關系美軍首領麥克阿瑟精心策劃的綁架案:要毛岸英的詳情
真實的毛岸英是怎么樣的呢詳情
我國絕對是世界上少有的如此有責任心、樂于助人并且不求回報的國家,當年新中國剛詳情
金日成曾說道: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國際主義典范和楷模,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詳情
愛新覺羅·伊里布(1772—1843年),清朝宗室、大臣,字莘農,滿洲鑲黃旗詳情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一一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者之一,伊里布也一詳情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遠仁,字岸英,詳情
想必去過北京旅游的朋友,肯定都會專程去天安門看一看,因為這里不僅僅富有濃重的詳情
考古專家最喜歡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對于他們來說得到一件文物可以好幾個晚上不睡覺詳情
外界評價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歷史學家把“巴士底獄”當作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征,詳情
歷史事件 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巴士底獄。許多人曾經作過詳情
“巴士底獄”原名“巴士底要塞”,“巴士底”在法文中意為“城堡”,是一座非常堅詳情
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歷史課上和歷史書上凡是提起法國大革命的象征就是解放巴黎最詳情
巴士底獄是巴黎的一座中世紀城堡和監獄,是關押政治犯的地方,巴黎人民不堪國王的詳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星際穿越》里的庫鉑一樣可以來到五維空間,然后很有逼格地詳情
蕭宏,字宣達,長八尺,美須眉,容止可觀,是蕭衍的弟弟。梁武帝蕭衍反叛時,他的詳情
通常來說,如果一個王朝的后世或同宗子孫再建立政權的話,會沿用其先祖使用過的國詳情
歷史認識 鐘相楊幺起義是一次大規模農民義軍抗擊官軍的水上攻防戰。 楊幺等詳情
二戰蘇德戰爭堪稱最為慘烈,投入兵力最多的戰爭,兩國進行著全方位的國力比拼,從詳情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的指揮下,派出艦載詳情
南齊時庶族地主企圖擠入士族行列,享受封建特權而發動的暴亂。南朝庶族地主為了免詳情
450年(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燾率軍反擊宋的大詳情
公元450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北朝后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燾乘衛詳情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東晉太尉劉裕滅后秦時,雖因力弱而未能救秦,但仍不忘南伐以開詳情
北魏與劉宋爭奪河南地區之戰發生于宋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九月詳情
二戰過后的亞洲戰場是一個最黑暗的時期,這個時期特別是位于亞洲的中國尤為突出,詳情
看了許許多多的戰爭史,讓我們記憶猶新得大都是規模特別大的戰爭,對于那些小規模詳情
歷代中原王朝都面臨著周邊各小國和游牧部落對邊境的入寇劫掠這個問題,但在發動反詳情
后燕與西燕淝水之戰后,慕容垂在苻堅同意下回到了鄴城。這時丁零的翟斌在洛陽附近詳情
龍,鳳凰中國自古以來最為祥瑞的象征,不管龍與鳳凰是否存在,我們都是相信他們是詳情
刀厄痣,我們可以根據字面意思,含有刀,易見血,那么,可以聯想到刀厄痣應該與相詳情
在歐洲長期流傳著一個關于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在傳說中,亞特蘭蒂斯大陸無比富有,詳情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詳情
唐大歷年間,江南吳郡有一戶性晁的人家,家里世世代代都是文化人,家里的男人在江詳情
西游記既然是神話小說,里面的神仙自然有非同一般的地方,不說能夠上天入地,光是詳情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詳情
苗族,漢族,羌族到底什么關系?苗族、漢族、羌族的關系:①三者都屬于蒙古利亞人詳情
對于佛教而言,作為一個外行人,也對文殊菩薩有一定的了解。當然只是一個大概,就詳情
貔貅意思: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古代也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貅(xiū)。 中國詳情
洞螈(英文名:Proteus anguinus)屬于脊椎動物門兩棲綱有尾目蠑詳情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詳情
我們說男女交歡,常委婉形容為一翻“巫山云雨”,這正是從楚懷王夢神女的一段歡好詳情
現在拍的古裝影視劇中,凡有一官半職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為“詳情
現代生活中,各種車輛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車輛雖多,卻能秩序井然,這中間除詳情
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位于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歷史非常詳情
紅豆作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在七夕情人節的也是情侶用于傳達愛意的傳情之物詳情
日本因為面積有限,幾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到了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更是如此。東京詳情
小說家 ,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書多已亡佚。據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曰詳情
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以博采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詳情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法家成詳情
戰國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鐵制工具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體家庭得以成為詳情
劉皂(約唐德宗貞元年間在世),咸陽(今陜西咸陽市)人,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詳情
《渡桑干》是唐代詩人劉皂(一說賈島)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寫詩人離開家鄉后長期詳情
長門怨 (其一) 劉皂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詳情
晁采,小字試鶯。大歷時人。少與鄰生文茂約為伉儷。及長,開花并蒂。茂時寄詩通情詳情
民以食為天,聰慧的古人通過氣候的變化,總結出二十四節氣,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為詳情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詳情
他是帝王胄裔,也是畫壇改革家。 清順治2年,作為前朝遺孤 從刀光劍影中逃詳情
《風入松·歸鞍尚欲小徘徊》是宋朝詞人劉克莊所作的一首悼念亡妻的詞。詞的上片,詳情
苦寒行 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來不來?夜長甲冷睡難著詳情
蘇小妹相傳為蘇軾妹妹,野史載其名蘇軫[zhěn],是當時出了名的才女,民間更詳情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蘇吳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書香世家,詳情